课堂改革
日期:2015-03-26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871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

(一)语文

语文新授课由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提高三个环节

环节一:指导自学(约1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

第一步导入 创设一定情境导入新课,点明并板书学习的目标.

第二步自学 围绕导学案朗读课文并预习,独立完成预习积累任务,思索要探究的问题

环节二:交流展示(约20分钟):

第三步:合作学习 组员质疑解疑,互助合作

第四步:展示交流 学生讲解或板书答案,师生交流和补充。

环节三:反馈提高(约10分钟)

第五步:自测反馈 分层完成自测任务,然后互评交流。

第六步:反思总结 组员互相查缺补漏,形成完整的学习印象。

第七步:拓展提升(5分钟) 在运用训练的基础上做拓展练习。

(二)数学

 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用的课型,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最重要环节,如何在新授课中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会新知识,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学习的关键,真正达到乐学会学,人人参与,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1、操作流程

激情教育——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预习导学——展示交流——点评释疑——巩固训练——反思拓展

2、实施步骤

激情教育→喊起立、唱课前歌、朗诵班级口号、表扬进步较大的学生等,使学生满怀激情与斗志进入课堂

创设情境→合作复习、问题迁移、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明确目标→教师依据学情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

预习导学→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为交流展示环节提供较详细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的交流材料

展示交流→分组展示讨论交流,体验质疑、验证、探究、归纳的知识形成过程

点评释疑→通过点评释疑构建知识网络,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过程

巩固训练→定时训练巩固提升,让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反思拓展→反思感悟拓展提升,总结知识、归纳方法、渗透思想、反思收获与困惑,提高知识的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应用性

 

(三)英语

第一环——自学发现

第一步:目标诱导

在上每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拟定学习大纲,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做导学案。当然,要因课、因时、因班而异,不拘一格。

第二步:自学探求

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进入自学教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

1、要求学生准备好工具书或可能找到的参考资料,以便随手应用。

2、培养自学习惯。自学中,同学之间可随时开展议论,相互启迪,共同探究,开拓教学多向传递。

3、教师要收集归纳疑问。在自学过程中,自然要提出问题,教师个别的和浅显的当场解决;把较艰深的或多数学生存在难度的问题筛选出来,为下一步师生讨论解疑作准备。

第二环—— 解疑精讲

第三步:讨论解疑

即把教师在黑板上归纳整理的疑难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讨论答疑。经过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意见相矛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求解决的思路。

在讨论解疑阶段,教师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做好提示点拨,二是讨论要做到“有序”与“适度”。

第四步:精讲充实

1、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重点、难点,讲思路,讲方法,。

2、补充、扩展、丰富和深化知识内容,扩大课堂艺术容量。

3、整理知识。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概括,

第三环——巩固

学生在弄通教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口语练习。

第五步:合作共建

1、掌握新词:  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的多, 写的准)
2
、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练习巩固对话

第六步:效果反馈

由学生做小结,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评议。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四)专业理论         

专业理论课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重点讲解——整理吸收——练习巩固

一般的课堂结构为:导入激趣——学案导引,独立自学(教师督促)——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探究深化(教师追问、点拨)——感悟总结 ——检测巩固(师生共评)。

一般的操作流程如下:

1)引入激趣(12分钟)。

2)自学或展示自学成果(510分钟)。

如果布置了课前自学,教师就通过问题诱导等方式来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展示对本课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的认识和存在的困惑。

3)提出尚需解决的问题(1分钟):学生或老师提出。

4)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510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在问题引领下单独自学。教师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上往往老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就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来督促、激励学生学习。讨论可以分小组,也可以全班讨论,展示也可以个人和小组相结合。

5)展示提升、探究深化(1015分钟)。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点拨、补充、追问、解惑、举例设疑,体现精讲精练,画龙点睛的点拨。

6)归纳总结,反思领悟。(2分钟)

学生自己总结、感悟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检测巩固,再次感悟。(5分钟)

要体现“四”个要领:“低、小、多、勤”。“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勤”即勤反馈。 

重点抓好三个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

(五)新授课总体要求

新授课教学必须坚持三个方面:

1、激情教育中课前歌曲的演唱及班级口号的诵读,可以使教师有激情,教学就有了原动力 ;激起课堂教学激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精神心理气氛;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表扬几名学生,因为表扬使人精神愉快,也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教师的威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激情引入环节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节节课喊起立,喊口号,唱课前歌,多表扬学生,让他们尽早集中思想,回归课堂,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讲一些小故事,下载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及参与意识。

2、创设情境中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独特的情境引入。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起关键的作用!其中合作复习就是知识导入与迁移的过程,知识要点可以小组交流提问,个别小组交流汇报,其他同学倾听评价;也可以几个小而精的题目让学生单独完成,小组批阅、纠正、帮扶;还可以选取1-2个与新知识联系较紧密的生活原型为背景导入新知识;也可以设计一个联系新旧知识的话题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从中感悟新知识。情境的创设要切合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有启发性,能诱发疑问与思考;要有直观性,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以便达到以旧引新,迁移导入之功效。

3、明确目标中教师依据学情提出学习目标,根据学案提供的教学目标,浏览教材,认定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

预习导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学生预习环节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初始阶段,要给学生充足地时间让他们读教材,划记号,做批释、交流、探究,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目标,从独学、对学、群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新知识的应用价值,获取新知中的疑难问题,进而收集问题,纠正、规范解题。合作学习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如何通过教师的预设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思考,自觉结对”,达到学习更有效,才是合作学习中应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各小组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易错、疑难、解法不统一等)进行归纳收集(若题目较多时可分组探究)由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讨论,也可跨组交流,合作探究,教师也可以参与部分小组探究,及时对小组表现预以点评,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尽力减少“独角戏”现象;教材中例习题的处理上不能让学生一看了之,教师设计时应考虑(1)作为教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2)学生会怎么想?(3)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解决过程中应突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真正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上转变,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让他们在教师的称赞、赏识中养成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风格,张扬其个性,发展其能力。

 所以,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起指导作用,讨论时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 主导作用。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展示。对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画龙点睛式简单处理。提出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分组展示。

 展示交流环节是学生对已学新知的再认识过程,也是通过质疑、验证、归纳、探究等方式提升知识应用价值的重要环节。展示形式多样:可书面展示(演板、投影),也可口头展示,展示范围可在小组内,也可在小班内,还可以全班展示,展示期间其他同学快速整理讨论结果,落实好笔记,或继续讨论或大声诵读或读记重要知识,面对全班展示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所讲问题是否适合学生讲解,要理解学生讲解能力,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在选题选人备题上下功夫,同时要关注学生是否倾听,做好有效追问和点评,让课堂在师生、生生的展示中达到教师被学生“牵走”了,课堂被学生“占领”了,内容被学生“扰乱”了,学生的思维“飞起来”了的效果,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育课堂,教师在课堂改革中不必过分担心课堂纪律会不会“乱”,课堂方向会不会“偏”,课堂进度会不会“慢”,课堂训练会不会“少”,只要坚持不懈,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点评释疑中教师要对各组展示的内容生生共同互评。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认同、补充、完善。对疑难易混易错问题,老师进行精讲突破,或适当穿插典型训练题,力求即时内化。处理完知识点后,构建本节知识网络,或与以前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完善知识框架。师生评价中评价学生时要重视“赏识激励”、亮点放大,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富有启发性,有时引用一句名言或一则故事,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小组捆绑评价,可个人点评,教师点评等,给学生以解题以外的收获,还能突破难点,补充拓展点,让知识系统化,交流情感化。

巩固训练中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评价练习题。再分组展示答案,或自愿展示答案。集体评议,统一答案。此环节应遵循独立完成,组内兵帮兵,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程序进行,教师可选取部分小组的三、四号学生抽评,从中发现问题,为小结反思奠定基础。

反思拓展中应注重知识的总结、方法的归纳、思想的渗透,提高知识的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应用性。师生小结环节中旨在让学生展示收获与困惑。可采取个人小结,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教师小结表彰等形式进行。反思小结时务必让学生从基础、问题、思维过程、作业入手,善于归纳方法,渗透思想,从反思中提高。

自主课堂教学必须落实三个规范:即课前六件事、课中六件事、课后三件事。

1)课前六件事:①设计好每节课的学习目标。②设计好每节课的自学提纲。③预设好每节课的重点讲解、点拨的内容。④设计好每节课的训练检测题。⑤尽可能利用课前自习。⑥做好集体备课和个人二次备课。(集体备课要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个人二次备课要备学习目标、备教学流程、备教学反思。)

2)课中六件事:①板书并导入课题。②出示学习目标并导读。③依照自学提纲预习或预习交流。④课堂合作探究并展示。⑤教师讲解、点拨、纠错、点评。⑥当堂检测并反馈。

3)课后三件事:①认真反思,总结得失,及时写下教后记。②批改学案,做好纠错记录。③审视完善下节课学案,积极筹备下一循环的课前工作。

 

二、评析课

试卷评讲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它是考试的延续,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甚至复习的质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加深理解,强化巩固;拓展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促进发展。

1、操作流程

 小组讨论—重点讲解—归纳整理

2、实施步骤

      教师                            学生

基本情况评述                     了解基本情况

                                      

展示典型错误                      剖析典型错误

                                      

 指导剖析研究                      挖掘试题功能

                                      

 参与总结提炼                      反思总结提炼

                                      

 提供补救练习                      补救强化练习

3、评析课处理办法

课前准备(1)试卷统计分析  2)确定主讲内容

考试内容:

考试错误分析表

错误原因

出错题号

失分合计

审题错误

因粗心计算错误

时间不够

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不够

应用能力欠缺

解题规范性与条理性欠缺

考后自我分析:满意程度、进步情况、薄弱知识、对教师的评讲需求

 

4、小组平均分和名次

         

        平均分

        

            1

            2

            3

            4

            5

            6

            7

            8

            9

考试完毕后,教师应该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提高试卷讲评质量。试卷评析要做到:

1)讲评要做到及时准确,把握时效性。

2)讲评要搞好统计分析,关注整体性。教师应亲自解答,体验难度,做好分类统计及错因分析,才能弄清楚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做到讲评有的放矢。

3)讲评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性。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讨论,自行发现问题,自行纠错,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4)评评要突出重点、难点,提高针对性。

5)讲评要挖掘试题功能,注重拓展性。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拓宽思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6)讲评要加强正面引导,讲究激励性,引导学生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点,关注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5、课堂教学流程

1)在小组讨论环节应抓住①本题出错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避免?②本题解法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2)错题检查中结合讨论情况,上报疑难题目,跨组探究,分类化归。

3)重点讲评环节可让师生共同完成,对错误率较高、拔高、能力等类题目突出重点,找准思维障碍,点拨突破,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也要向学科综合,学科间综合,现实生活等方面延伸拓展,多采用组内、跨组、全班等多种形式的讲评与展示。

4)自我整理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去联想相同或相似的题目的解题方法加以归纳,反思,也可以错题集、备忘录、方法宝典等形式总结。

总之,试卷讲评课要做到及时准确,把握时效性;搞好统计分析,关注整体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性;突出重点难点,提高针对性;挖掘试题功能,注重拓展性;加强正面引导,讲究激励性;做好矫正补偿,强调连续性。切忌匆忙应对,潦草批改,久拖不评,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一叶障目,就题论题;包办代替,解法单一;埋怨学生,抹杀自尊;只讲不练忽略反思。

 

三、练习课

 练习课是以学生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途径。

1、操作流程

创设情境→回顾提升→深化练习→巩固拓展→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①    固新知—基本练          ②克服定势—变式练  

串线成网—综合练        拓展延伸—发展练

当堂检测——自主练

2、练习课各环节处理方法

创设情境,回顾提升       这一环节是练习课的开始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知识梳理,熟练掌握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这一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通过基本练、变式练、综合练、发展练、自主练等层次性较强的练习,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让他们在练习中把知识,思考趣味,动手操作融为一体,练中有变,变中有比,比中有深,既注重了求同存异思维,又发展了逆向创新思维。

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这一环节是练习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从而纳入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感受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还可以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矫正,进而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体验快乐与成功!

3、练习课的其他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模式

分析讨论模式

讨论归纳模式

板演评议模式

交流点拨模式

四、复习课

复习课是以让学生再现、整理、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数学课型。它是通过适当的途径激活原有知识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由此形成方法策略、渗透思想、提升学生能力,还应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课通常分为单元复习、分类复习、专题复习、综合模拟等。 

1、操作流程

出示复习提纲,指明复习方向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知识要点       例题探索,巩固要领

精练提高,反馈总结                   反思自悟,体验解题过程

2、实施步骤

1)出示复习提纲,指明复习方向

上复习课,教师通过出示复习提纲,给学生指明复习方向。复习提纲的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立足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上复习课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顾教材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把知识串成“线”,组成“网”。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知识要点

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复习提纲中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部分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的要点即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探索。

4)例题探索,巩固要领

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典型例题的解法,巩固解决问题的要领。例题可以分为复习巩固题和提高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典型例题的解法应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殊到一般,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答题格式的指导。

5)精练提高,反馈总结

复习课的教学,教师要针对复习目标,组织学生练习,并且练习要做到精练。练习要依据复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来安排;分层设计,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练习题的容量要恰当,阶梯明显,层次分明,练习后要进行评价反馈、总结提升,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6)反思自悟,体验解题过程        

在学习中体验和学会思考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发展思维是学习的核心目标,可通过问题探究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思领悟,感悟失败的辛酸,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愉快,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时又能再次打开思维,创新解题思路方法。

3、处理方法

复习提纲要正确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合理预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以问题串的形式设计,表述时要把问题说具体,要注重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复习,不要引导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复习课中问题串的处理可参考以下流程:

 教师展示问题串学生自学完成,教师适当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成果,教师逐步往广深处引领学生不断感悟,师生共同提炼教师展示问题串

知识网络的构建主要通过看课本,梳理、回顾各章节的知识,使平日学到的知识,化“零”为“整”。再以“短、平、快”的小测验达到牢扣掌握课本知识,巩固“三基”的目的。因此,复习时要做到“三抓”:一抓知识的梳理和回顾,即对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将平日学习的知识点细分成知识链,公式链,运算链,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二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复习时不能满足于对概念、公式、定理会背,会证明,关键是理解、体会、掌握它们的实质,揭示其内在联系,通过比较、理清易混,易错知识,还要对概念和定理中的关键词深刻领会,搞清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注意多做各类型习题,以增强理解性记忆;三抓习题的联系和巩固。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要认真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查缺补漏。最后以表格、树状图或纲要的形式,将本部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理顺知识、方法的前后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学生合作交流应突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交流构建知识网络的情况;二是交流自主复习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问题,;三是交流对知识要点即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探索情况。教师结合交流情况总结出各种知识所表现出的不同思考策略和解题方法,掌握“通法”,妙用“巧法”,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从中领悟常用的思想方法,并能用它指导解题,以不变应万变,活学活用。

例题探索应做到:     

例题讲解要注意“变化”;     

思考方法要注意“优化”;       

思想方法要注意“点化”;     

重点内容要注意“强化”;     

数学应用要注意“转化”。

精练提高中应安排专项训练以增强复习教学的效果。这些专项训练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考查基础知识的诊断性训练;

 提高解题速度的限时性训练;

 把握易错易混知识的辨析性训练;

 解决典型性问题的指向性训练。

复习过程中模拟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模拟测试中,应突出一个“准”字,即准确把握知识点,准确了解易错点,准确解题。

复习过程中也需积极投身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师本、生本为基础,追求的是学科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教学中学科教师坚持统筹安排,团结协作,创新实践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教研工作:

以自主教育课堂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优质课活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在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下,学科组教师坐在一起,对教学某一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读见解,最后形成集体教案,主讲教师展示,这样就“变学习型备课”为“研究型备课”,教师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结合年级、学科、学生特点,扎实开展专题研究。针对起始年级学生学习随意性强,规范性差,思维定势等,开展计算能力培养策略,规范做题方法。针对八年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严谨性不够,开展了学生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针对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开展了限时性训练与易错易混知识的辨析性训练方法的研讨。

始终坚持做好对技能高考数学学科各章内容的教材分析与施教建议,让学科组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明确各章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各知识点的讲解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同时将教材、教法、学生、学法融合起来更好地创造性的开展学科教学工作。

五、专业实训课

专业实训课自主课堂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方向和目标。

结合我校具体的学情、教情,本着简单化、易操作、实效性原则,现初步拟订专业理论有效教学课堂基本流程。

一、课堂基本流程 

问题切入,创设情境,呈现目标,明确重难点(约1——3分钟)

 自主预习(或预习交流)问题释解,(约7——9分钟)

 课堂合作问题探究并展示(约20分钟)

课堂小结,问题梳理(约2——3分钟)

 当堂操作,问题总结(约7——8分钟)

 二、课堂基本流程说明及要求

(一)问题切入,创设情境,呈现目标,明确重难点(约1——3分钟)

开课后,全体师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黑板上方正中位置书写课题,在黑板右侧书写学习目标并说明,指出学习重难点,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注意:

①目标的制定。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结合本课的课程标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尽量避免“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 ××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学生要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过高,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②重难点的制定。学习重难点的确定依据不仅是课标、教材、教参,更应是我们的学情。教参上的重难点不一定是我们的重难点,别人的重难点也不一定是我们学生的重难点。

(二)自主预习(或预习交流)问题释解,(约7——9分钟)

此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根据实际需要,提前或当堂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对课文进行预习。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完成第一次教学。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环节的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在编制的学案中要设计好导学问题。导学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填空式、问题式、材料分析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

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在学生自主学系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重点、有的放矢地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学生的自主预习是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若是提前下发学案,课堂中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指导学生直接互换看法,阐明理由,然后师生交流,确定答案;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并适时地予以启发,尝试释疑。

(三)课堂合作问题探究并展示(约20分钟)

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

1、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结合学案中设计出的一些新颖别致的生活化的情境材料、热点材料,和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学生的课堂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但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

本环节是学生课堂活动开展的重心。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学案,课堂教学才得以顺畅进行。主要围绕本节课重点、难点与疑点、易混点等,尽可能抓住主干知识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生活化的情境材料,以事说理,以理析事。引导学生既能够理解把握主干知识,抓住学习重点,弄清疑难点和易混点,又能够化难为易,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信息量,自主高效学习。

而高中的政治学案,可以紧扣课标和大纲要求,围绕重点难点,选取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设计多层次、多角度问题,进行思路点拨,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以利于学生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课堂小结,问题梳理(约2——3分钟)

本环节师生可以结合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进行课堂小结,以利于系统把握本课所学知识。教师可提示学生: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根据自学、讨论、解答问题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同学。

(五)当堂操作,问题总结(约7——8分钟)

本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当堂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及时检测反馈、查漏补缺的目的。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一些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另外,对问题要做到“堂堂清,天天清”,不留疑难题目到下一节课。

教师编制本环节学案中应注意:

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知识点内容的题目。

②针对学生做题反馈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④注意习题设计的梯度,针对不同班级学情,选择不同难度训练题进行分层训练。


核发:0 点击数:87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