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策略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王孝平
一、明确文言文的考试要求。
在进行专题复习前,务必先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高考选材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近年高考试卷上一般是4道题,分别是文言实词和虚词各一题,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分析评价三选一,文言翻译1题,题型设置为3道选择题和1道翻译题,总分值13分。选择的文言文都是课外的,命题上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知识点主要源于规定的七篇课文。
(一)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浅易的标准:
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120个实词、19个虚词)为主。
2、语法结构:常见的文言句式。
3、体裁:史传散文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基本不选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
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二)具体的考点要求:
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作者观点的概括分析评价。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2)了解19个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直译,字字落实)。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阅读最后一题会涉及)。
(三)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
1、近年来,高考文言阅读材料多从经典史集中选取,篇幅不长。2014年考的韩愈的《师说》,2015年考的“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这篇文章中的一段,2016年考试为例“师旷侍于晋侯”出自《左传•师旷论卫人出其君》。选材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或古代贤臣良将、勤政爱民、刚直抗上;或廉洁奉公、执法如山,既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2、试题设置,稳中有变。2014年两道选择题,包括实词、虚词、及翻译。2015年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各一题,一道翻译,2016年高考及2017年高考维持这种题型没有变化。
二、探究文言文复习的策略
(一)教材上文言篇目的处理。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虽然不是源自于课本;历年的考点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篇目辐射课外实为必需。
在高考第一轮复习时,我利用早读、自习课、晚自习等时间,将1-2册课本所有文言篇目,根据记忆曲线,按照由第二册往第一册倒回的顺序,自行通读串讲一遍,课堂按篇作检测。然后重点针对高考设计到的七篇课文进行讲解,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并且让学生将每一课的文言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让学生集中这七篇课文自己出题、交换检测。这样集中整理、梳理一遍。
第二轮复习时,以《大通关》为基础,落实专题知识点。本轮以课外文段为主,辐射课内已学知识。具体做15-20篇课外文言语段,凡涉及课内的实词、虚词及句式用法等都呼应贯通来理解来记忆。另布置学生分头给120个实词、19个虚词在课文中找例题,以“每节课1-2词”的方式公布。
第三轮复习,以综合训练为主,以重点课文为例,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即选取几课在词语、句式比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文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练习出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吃透关键实词、虚词及句法、用法。
(二)文言文综合训练的应试技巧的培养
高考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受工具书的限制,受考场气氛的限制,考生面对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时,往往心理紧张,有可能出现阅读急躁,思路混乱,判断偏移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定时定量对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综合训练,通过讲评,给他们一个清晰的答题思路,传授他们一些答题技巧,读题时,学会三步走:第一步,泛读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第二步,细读题目,充分利用最后一道观点评价题以及实词解释题,了解全文内容;第三步,精读全文,纠正前面翻译中的偏误。审题时,要注意细节,看清要求。解题时,要注意策略、方法,以201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为例:
1、词语解释
策略:要善于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由词语位置的可能意义和字典意义的交叉点,来推断陌生词语在问中的特定意义,或者用代入法,将第八题的词语解释以是否通畅为准则,代入原文进行检测。
2、句式推断
要求掌握几种特殊句式的特征,学会推断文言句式。特别要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
3、赏析评价
策略:注意作者的态度和文段的背景,同时也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发展和变化。方法:推断法,根据“上下文”原则、“已知”原则,学会猜读、猜解。
4、翻译。
策略:五字口诀,留(年号、地名、职务、器具等,可以照录不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补(补上句中省略成分);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方法:学会抓关键词,准确解释句中的重要词语。这些词语有的古今异义,有的一词多义,有的包含特殊的语法现象,翻译时,要根据语境推断它们的含义,并顺畅的翻译成现代汉语。以2016年高考文言翻译题为例,“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1)句中“奉”是是奉养的意思;“其”指“他们自己的”;“君”,指君王。(2)句中“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是状语后置 ,翻译时应该将语序调整后再翻译。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有省略的地方,要补充出来。
(三)、利用师生共同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最大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其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针对训练,稳扎稳打。以考核来促进复习,以成绩来检验效果。第一步,测试,命题侧重课本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和文学文化常识,加上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这一部分中可以让学生每个小组自己命题组题,交换检查。
第二步,除了以上内容以外,再加入课外考查,翻译和阅读一律选自课外(最好选用最近六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也从中命题,这样可以一举两得,节约复习时间),考查要点要与本册知识点衔接,体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这种检测题,学生出题或者教师自己命题,针对课本,针对学生,针对自己的教学。备课组里,几个老师最好分工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各分一部分命题任务,便于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也避免重复考查无效劳作。
(四)、演练高考,学以致用
复习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得心应手迁移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具备与否,或者说,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根据复习的进度用一定的时间,在这方面做一下集中训练,以便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把课本知识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的去解决问题。将实词、虚词、活用与句式分别集中汇总一下,联系课文与高考,总结特点,抓住规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达到透彻理解。然后,采取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做十个文言文大阅读。最后,在高考前一个月里,应当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个文言文阅读(包括翻译),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良好的语感,最好选择附有答案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