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从2009年秋季起,我校将进入新课程改革。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和《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有一中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工作目标: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立足我校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构建与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新课程体系。
主要任务:
1、通过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我校省示范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全市新课程的实施、完善和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2、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办法和实现方式,提高国家课程的执行能力以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管理能力,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3、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工作重点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根据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郧西四中新课改培训方案》,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育管理者组织推进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重点,对有关人员进行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使广大教师明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目标任务、结构和内容,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特点、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牢固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保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探索课程管理机制
明确各处室、各年级在高中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建立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的课程管理体系。认真实施国家、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根据新课程模块教学特点、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新机制。解决好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制定《郧西四中学生选课制度及指导手册》,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和制定课程修习计划,引导学生从自身个性发展需要出发自主选择、自主发展。
3、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开好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造力,加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通过课题研究与与教学实践,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和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倡导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究、亲身实践的学习方法。积极总结经验,辐射、指导市其它学校的实验工作。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改革课程实施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重点加强三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一是学校现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资源保障;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如校外的图书馆、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洈水风景区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
5、探索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1、成立郧西县第四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郧西县第四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7月20日前完成)
2、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动员会,组织高一年级教师及相关人员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省级培训和国家远程培训。(7月30日前)
3、制定好指导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配套文件:(8月20日前)
(1)《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标课程设置方案》;
(3)《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4)《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
(5)《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6)《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7)《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8)《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
(9)《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2年6月)
1、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程,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可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程,逐步提高选修模块的开设比例。
2、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高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实行学分管理。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4、建立和完善选课指导制度。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和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学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学习计划,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
5、高度重视新设的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分利用、挖掘、扩展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新机制。
7、合理利用本校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学校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积极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体系。
8、及时总结我校的排课选课方案、学分管理、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实验过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具有本校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
(三)总结阶段(2012年 7月-2012年8月)
总结三年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校及教师的各项经验、成果并加以推广,发挥省示范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完善和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五、保障措施及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确保各项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1、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周家军
副组长:王兴利
成 员:西校区全体班子成员,中层干部
2、郧西县第四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指导委员会
主 任:王兴利
副主任:朱坤平 陶富彬
成 员:殷学军 谢合先 赵鸿兵 雷尚兵 熊月波
下设学科课程小组:高一年级各科备课组长任组长,各学科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4人,物理、化学各3人,其它学科各2人。
3、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小组:
组 长:朱坤平
副组长:陶富彬
成 员:高一年级组成员,高一年级各班主任,各学科教师
4、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小组:
组 长:朱坤平
副组长:陶富彬
成 员:教务室、教科室、高一年级组成员
5、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
组 长:殷学军
副组长:谢合先
成 员:教务室、政教室全体成员,高一年级各班班主任
6、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小组:
组 长:陶富彬
成 员:雷尚兵 熊月波
7、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程后勤保障工作小组:
组 长:周祥久
副组长:周祥豪
成 员:总务室相关成员
(二) 重视师资培训
学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活动,积极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每一位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培训质量,提高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整体效益.
我校成立培训工作专门机构,做到专人负责,职责明确,任务落实.学校保证培训经费到位,为校本培训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了教师培训的有序地开展,现制定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骨干培训
培训时间:2009年7月1日-7月15日
培训对象:校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
培训内容:学习新课改的有关文件,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内容。
培训目标:全面了解新课改,为组织各部门的学习做好准备。
培训方式:以省教育厅集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第二阶段:通识培训
培训时间:2009年7月20日—8月20日
培训对象:高一年级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学习有关文件(同上)和《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
培训目标:全面了解新课改,明确各自在新课改实验中的任务。
培训方式:以备课组组织自学为主.
第三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培训
培训时间:2009年7月21日—7月30日
培训对象:高一年级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教材
培训目标:理解新课程理念并感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熟悉教材并进一步认识新课程的教法、学法和考试评价。
培训方式:国家远程培训与教师自学、专家报告、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相结合。
第四阶段:校本培训
培训时间:2009年8月1日—2012年6月
培训对象:高一年级全体教师
(三)改革学校管理
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与管理保障.新课程实施需要新的学校管理与之相适应,对此学校将成立专门的课程实施管理中心,并将对学校各部门职能进行新的调整与定位,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1、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管理机构
学校制定走班制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相关处室、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考核办法。
2、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模式
(1)高一年级上学期:行政班教学模式
(2)高一年级下学期、高二年级:行政班和班集体建制不变,学科走班分类教学模式
(3)高三年级:行政班教学模式
3、高中新课程实施组织管理
(1)行政班教学模式:班集体管理制度不变。学校制定《郧西县第四中学综合素质评定条例》,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强调重视教管合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心理体验,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2)学科走班分类教学模式:学校、辅导员老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做好学科走班制教育教学工作。
(3)原行政班和班集体建制不变,班主任负责行政班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各项活动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4)学科走班上课:制定学科教师管理制度与措施,做到“三定”:定临时班委、团支部和课代表、定座位、定管理措施和要求;负责本节课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与成绩、表现情况及纪律、卫生等常规工作管理。
(5)建立学生学习、表现情况反馈制度;定期召开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联席会和各层次学生座谈会。做好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和 “优秀学生”评选工作,及时把握走班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6)特殊学生课外辅导制度(班主任、任课教师)。
(7)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各类学生成绩汇总表、学生状态分析表、各类学生个案等;各种反馈信息,如调查问卷原始资料及调查分析,部分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的意见和总结,重要会议记录等;走班制过程管理有关的其他材料。
(四)加强舆论宣传
依照省市关于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工作的要求,学校拟定《郧西县第四中学新课程改革宣传工作方案》,适时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
(五)加快资源有效整合
1、物质资源
进入新课程后,高中新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室数量将大大增加。为了满足选修课开设所需的教室,一是结合县政府校舍安全工程,逐步拆除校内平房、南北教学楼,将新建多功能教学楼纳入新课程资源建设规划。二是整合现有教学用房,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1间,实验室3间,南教学楼空余教室2间,用于选修课上课的教室可达4间,基本能满足高2009年秋季入学的新生选修课开课的需要。
在办学条件的改善工作中,注重统筹规划,软硬件同步运作,加强了教学设施和各种软件的充实完善工作的力度,学校为全体教师人手购置一台手提电脑,为高一年级置了实物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与此同时学校正建成监控中心、网络中心,还不断充实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设立了高中课程改革图书专柜,为全面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信息技术与图书资源
一是建好各学科的专题教学网站,二是购置、整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书刊,并专门设立课改专柜,将与课改有关的书刊以及电子音像资料等集中摆放,以供教师选用。三是保证学校高一年级教师人手一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相应学科教学人员人手一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解读》、高中任课教师人手一册相应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解读》。
3、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课程选修Ⅱ;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其他七大领域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具体内容,进行加工、补充或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不同理解而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新课程的内在信息,进行课程新编,拓展课程资源。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充分开发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相关科目和模块进行整合,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特色专题和实践基地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一中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如爱国主义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社区等。
郧西县第四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