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简报8
日期:2014-01-03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652

20133014学年  3  8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教科研室                             201312

 

 

【信息与情报】

中央3年投50亿元改善连片特困地区高中办学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亿元支持改善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其办学水平。自2011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微博)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50亿元,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提高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普及率。

中国教育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于北京彼岸书店研讨郑也夫新书《吾国教育病理》。杨教授总结中国教育病根:文化决定论、制度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如何解决由来已久的中国教育问题。他认为: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真正的变革力量是来自无数微小的学习型组织,希望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进入这个行业,自主应对解决问题,逐渐构成一个学习型社会,比如学生自主课堂,在家上学的家长自主式微型学校,这才是今后真正改变教育的底层力量,是静悄悄的革命——中国教育问题由来已久,那么多年来一直成为社会各界众矢之的,希望能破解教育难题的研究,第一,文化决定论。传统文化、科举文化、望子成龙、独生子女等,千百年来改变不了,文化决定了,这是一个深刻的传统。第二,制度决定论。今天学校所有的弊端,说学校没有自主权,学生没有自主权,所有问题都可以推到行政体制、政治体制,至少先推到高考制度,高考不改,什么也没用,高考要改就得要去行政化,去行政化就得改政治体制。第三,环境决定论。中国整个社会性的贫富差距很大,教育中很多病态只不过是社会中的折射,很多溃败,要求教育独善其身好像也不现实。这三个主流理论毫无疑问有一定的道理。我们需要一场全民族的思想解放、文化更新,建立一种教育理想共识。现在没有共识,只有对现状不满。追求的理想究竟是什么?考一个好大学,上个重点学校,如果这些是理想的话,就不用改了。对于新教育文化的更新和启蒙很重要,如果永远沉溺在分数至上、考试至上、望子成龙的文化中,校长、市长、家长以这种东西要求学生是不可行的。不过这个情况有些地方、有些家长开始改变。因为中国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发展阶段来说整体上已经度过了极其短缺、贫困、供不应求的阶段,现在中国高考,30个省的平均入学率是75%,差不多有10个省高考入学率超过90%,很多学校没人报名,造成浪费,已经到这个阶段。中小学更不用说,中小学的根本情况是教育经费大幅度增加,学龄儿童减少,比十年以前减少了1/10,还要继续减少。那为什么反而没有可能好的教育,反而对学生越来越不宽松了?这些东西真正令人深思,它称之为中国教育中的规律失灵现象,和规律不符,按道理说财力大幅度增加应该实行人性化的教育,但却相反,学生负担越来越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高校扩招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加强:拓宽了独木桥,极大改善基础教育,但现在独木桥已经拥挤不堪。当时马丁·特罗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在校大学生占18-21岁青年的比例低于15%是高等教育的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40%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40%以上是普及化阶段。我们在2012年进入大众化的下线,超过15%。还有一句话是量变引起质变,由于高等教育面向大众,人口大幅度增加,所以高校教学、培养模式没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数量翻了几番,模式依然陈旧,全世界普遍规律在中国成了问题。所以中国的教育病很多,病入膏肓,但能看到一些亮点,如学生自主课堂的改革,把课堂上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前说老师讲课10分钟,现在不到10分钟,不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小学、初中、高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3左右,而且大幅度提高信息教育。以前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知识,上课打瞌睡,没有效率。现在转变方式,学生有活力了,有精神了,而且把课堂建立在学生小组基础上,把自由还给学生。现在引入电脑,每个教室放几台电脑,有什么问题马上搜索,不用老师讲,学生们很积极地自主学习。他们建立在全新的概念上,我称之为学生自主课堂,当地称之为学院导航课堂

中国教育一方面有很多无奈、很多难解之谜。21世纪教育研究院2月份做了一次国际讨论会,其中一点是在家上学:把小孩领回家请家教或者自己教,这在全球是一个潮流,学习效果特别好,因材施教,也不用起早贪黑,而且家庭老师面对的是几个学生,非常细致入微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成长,在现在中国越来越多高学历白领家长开始走自主性道路。就调查而言,全中国8000多个儿童走这样的路。家长自主式微型学校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权利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我们21世纪研究院越来越推崇自下而上的自主的、分散的、局部的、零碎的教学改革,我们相信这种努力是今后真正改变教育的底层力量,用日本学者的话说是静悄悄的革命。我们总希望政府拿出一个完美无瑕的方案,大家照章执行,完全就改变了,殊不知全世界各国政府所做的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改革,几乎多是轰轰烈烈开始,无疾而终,这是因为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影响因素非常多,而且复杂系统真正的变革力量是来自无数微小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课,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进入这个行业,自主地应对和解决问题,逐渐构成一个学习型社会,如此才能够从整体上进行这个问题。

 

【探讨与研究】

 

也谈高中阶段教育

 

【编 者: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发展,在教育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高中教育的特殊地位并作出战略布局。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在发展中却面临着诸多困惑,如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均大力发展,短板一样一样得以补齐的当下,高中教育,这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却显得细弱。本文选取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困境,普通高中改革未来的方向,以及如何实现普通高中与大学的无缝对接等方面分析分析文章】

教育部(微博)基教二司副司长申继亮3月末在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高中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指出,义务教育普及以后,还债还完了,高等教育扩招后产生的债务也基本解决了。唯独高中,现在欠债大概1600多个亿,70%的公办高中都负有债务,平均一个学校1000多万元,巨大的债务严重地影响着高中的发展。另外,高中随着课程改革,缺编严重,很多课程开不起来,特别是艺术、通用技术这类的课程。此外,高中一方面要落实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应对高度标准化、统一化的考试,这种巨大的矛盾落到高中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有多么的纠结和艰难……”,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因此,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导向。高中教育质量攸关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从正视目前高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始。

办学复杂性承上启下的教育之“腰”

高中阶段教育有其独特的性质、职能和特征。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尤其是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等的特点。作为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层次,高中教育被比喻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连接着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

向下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有着引导作用;向上看,与高等教育息息相关,往往受到高等教育影响,尤其是受到高招考试制度影响。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程斯辉就曾撰文比喻,高中教育的作用好比排球比赛的二传手,既要处理好与一传手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主攻手的关系,在一传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对一传进行调整,同时要为主攻手创造最好的进攻机会。

而正因如此,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存在的学生负担过重、择校现象严重等问题,人们往往会将其与高中教育的导向联系起来,而高等学校是否能不拘一格地选拔到合适人才,人们往往也将其与高中教育是否提供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土壤相关联。同时,高中教育自身又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有着自己的目标、任务、特点与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高中办学类型的复杂性也是让当前的高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呈现出多样的办学类型,先不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区分,仅就普通高中内部,就分为3年单独高中、6年一贯制高中和少数的12年一贯制。从办学体制上分为公办、民办、还有个别地方存在的所谓的一校两制高中。

正视老问题发展不均衡令人忧虑

投入机制不清是困扰高中教育发展的老问题, 高中阶段,特别是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应达多少,到现在全国仍没有明确规定。大学已经有了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唯独高中阶段没有,现有的政策也只是地方政策。这样导致了高中发展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集中体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都市与小城镇,城市与农村在拥有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方面差异巨大,优质普通高中占有的教育资源更往往呈现出马太效应。校际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显著,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之间在办学经费、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之间差距都非常大,以办学条件为例,生均固定资产最高的为1.7万元,最低的仅为0.3万元。

令人忧虑的还有因为组织规模扩张导致的人数过多以及巨型高中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的组织规模扩张迅猛,校均在校生人数由2001 年的942人激增到2010年的1727人,特别是由于长期推行优先发展重点高中和示范高中政策,导致一些普通高中利用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学校规模,导致了令人震惊的巨型高中

同样令人忧虑的还有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欠缺灵活性的问题。过去这些年,高中的办学体制越来越死,原来还有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这些年清理改造得黑白分明——要么是公,要么是私。仅靠公办一条腿走路,没有办学体制的多样化,高中的办学活力是否能提升上来?

夹缝求生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博弈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存,是目前高中教育普遍面临的尴尬现状。高一高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参加社团,但到了高三,立刻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备高考。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直言,以高考改革提倡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例,就让高中很为难,其实,对于高中来说,只应负责记录,将评价的职责交给高校,这样才能将中学解放出来,不用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虞立红分析,我国高校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是高考,但高考这种单一评价方式,切断了原本应有的与高中的教育联系,导致了高中教育的应试化。”“单纯以高考升学为办学目标导致高中教育内涵窄化,导致激烈的高中生源竞争、学制缩水,以高考论英雄的外部评价盛行,以及不同程度普遍存在的高考状元情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也指出,培养出状元、总理,固然值得骄傲,但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核心目标。我们不能为这些人来办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要更注重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多样、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这才是高中教育的价值所系和使命所在。还指出,当前,应试教育给高中教育带来很多问题,如高三社团减少、高考雷人口号、高中内部师生分化等。这种状况淡忘了高中教育性质和核心目的,扭曲了高中教育价值,对于高中生终身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教育界有责任反思和改变这种状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育科学研究室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本期责任编辑:蒋兴成)  共印29

 


核发:0 点击数:652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