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去哪?高考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实现两类人才两类高考
日期:2014-03-24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542

[摘要]高考模式一分为二释放出怎样的改革信号?何种制度及配套设计能让技能型高考获得青睐?这将对教育本身及就业市场产生什么样的辐射作用?

教育部(微博)副部长鲁昕3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微博)

据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鲁昕说。

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鲁昕解释说,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职教是二等教育?技能型人才低人一等?

技能型高考,其实并非新词。早在2012年,湖北省就率先实施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办法,力图在中职与高职、职教与普教之间搭建起沟通衔接的立交桥。而此次鲁昕的表态,更透露出面向普通高中生实行技能型高考的改革意向。

不过,在习以为常的职教是二等教育”“技能型人才低人一等的观念面前,此次改革能否不再像由职教扛大旗的春季高考一样寂寞收场?

招聘量增就业仍难提升技能入职不愁

二三月,人才招聘逐步进入高峰期。春节后的招聘形势往往为全年的人才市场走势定下基调。记者从辽宁省部分招聘会及人力资源机构了解到,今年节后招聘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部分企业求贤若渴。

销售行业居人才需求之首

辽宁省人才市场近期统计,人才需求排行前20位的岗位有:销售、计算机(IT)、技术工人、管理、工程机械、建筑工程、行政、培训、工业生产、客户服务、财务、电子、商贸、咨询、物流、人力资源、投资、广告、运输、医疗。销售人才的需求量大,排行居首。

创新、能研发的工程师备受青睐

据介绍,仅在辽宁省第217届大型人才招聘会上就有14家企业招聘80余名研发人员,涉及机械、电气、电子、金属材料、机电一体化等诸多领域。一些工业企业重点关注应聘者的创新、研发能力。本专业有进取心、能开发新产品的大学毕业生备受欢迎。研发人员月薪多为4000元以上。辽宁某集团招聘研发技术中心工程师、工艺员20人,要求工程师有独立承担项目研发能力,工艺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本科生月薪3700元起,硕士毕业月薪4100元起(较去年的本科3000元起,硕士3300元起,涨幅超过23%)。

山东高考实操考技能突破纸上考技能局限

6个步骤洗手、戴上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无菌物品……16日下午,在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现场,一名考生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无菌技术操作。

据了解,这是山东省在高考中首次引入实践操作考试环节。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表示,我国过去高考一直统一采取笔试方式,即便是技能型的科目也以笔试方式进行。纸上考技能不能真实反映考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也不利于引导考生加强技能训练。以真刀真枪的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试,更符合技能型科目的教育规律,也能更好地检验考生职业素养。

众议: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如何从困境中寻得就业出路?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思想素质和在校表现。作为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文化知识外,还应通过辅修、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等途径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培训等高级手段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对国际化的交流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实践锻炼,优化知识结构和智能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为文理兼通、视野开阔、富有综合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依靠自身真实的职业能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到能够发挥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岗位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降低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供需双方在相互选择时也将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更加注重其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已经悄然成为选拔人才的最大标准。在录用方式上,以往的仅凭一张推荐表、自荐信、成绩单和一次谈话的印象选人的做法将会被严格审查、科学的心理测试以及各种职业能力实证所代替。

 

选拔牵一发动全身能否倒逼教育改革?

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是一批地方本科院校,不再一味地争办研究型、学术型大学,而是该认真思索如何办出特色。对于一批坚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这种鼓励性政策则可以提升其办学自信。洪成文表示,随着两种高考模式的深入推进,一些成绩中上游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就业压力等因素主动选择技能型高考。

教育部长袁贵仁:缩小校际差距让家门口学校各有特色

9日的两会天天报,我们从几个数学符号里看两会。先是一个加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说,今年的审计工作要加上七、八个部长,还有三个省长,审计内容大到他们管理的公共资源、小到个人廉政情况:

董大胜:我们是例行的审计,不是说看你不顺眼有什么问题进行审计。现在制度设想,在他任期五年能够审计一次。

接下来,是一个小于等于号。现在,我们的存款利率还必须小于等于一个数字——也就是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回应中看,这个小于等于号不会马上撤销。她认为,目前政策层面不放开这个口子,恰恰体现了对于广大储户和中小金融机构的保护:

吴晓灵:存款利率一旦放开,最愿意用高息吸收存款的不是好银行,客户风险就高。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我就高息去揽储,加大了自己的经营的压力。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让中小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给他一定的保护。

然后,是一个曲线。今年2月,杭州、温州爆出房价大跌的消息。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张鸿铭回应说,目前除了两家公司的尾盘有降价,其它要么是虚假信息,要么是少量特价房:

张鸿铭:杭州楼盘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崩盘的迹象,总体是健康的。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长陈金彪也说,现在盛传的腰斩论与事实有出入。

最后,是一个等于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态了:要着力缩小校际差距,让大家门口的学校各有特色,根据划片入学的制度,使每个学生有进入较好学校的平等机会。袁贵仁还说,教育部将出台文件,凡是由地方行使更方便更有效的权力一律下放、应由学校行使的权力一律下放。同时,为了确保自主招生公平,教育部已明确要求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继续加大公开和监管力度。

加减乘除的数学题,牵着你我的生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智慧和决心。

浙江宁波:建设多样化特色高中以满足学生需求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发布《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6年)》,计划用3年时间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使特色示范高中达到50%以上。

根据计划,未来3年,宁波市将打造10个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设20个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形成30个特色学科基地,创建40个特色创新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今后,该市普通高中将发展为学术型高中、学科特色高中、普职融通高中和国际教育高中四大类,把构建多层次、有特色、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作为核心目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技能型高考的推出能否培育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大的结构性问题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招工难,但未来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技术工人,这要求大学生培养结构和高校专业结构都要调整,并改变计划入口,市场出口的模式,如果技能型高考的实现能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解决这种结构性的不匹配,大学生就业难题或将得到缓解。

同时,就业市场往往是考试招生的风向标,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良好表现也会反作用于其招考培养。丁大建指出,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讲,增加技能型高考吸引力,改变技能型人才(较学术人才)低人一等的固有观念,还必须迈过两道槛

聚焦"就业黄牌泥沼":高校,警惕教育资源挥霍

前不久,《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其中英语、动画、美术学等热门专业亮起就业红牌,大家心目中的高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也身陷就业黄牌泥沼

事实上,这些热门专业往往占据着高校较好的师资与教育资源,而就业的遇冷却着实给它们沉重一击。那么,热门专业为何求职遇冷?其背后又折射出多少由专业设置引发的教育资源的浪费?

红牌专业的困境

岳雷,中部地区某二本学校的大四学生,正为寻求一份理想工作而发愁。英语专业,现在真的不吃香了。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家企业明确招聘英语专业毕业生,心中一喜。可到现场才发现,这家单位的桌前已经排起了三列长队,足足有七八十人,一问才知道,全是学英语的,而且目前都没有下家

学历低、出身差是岳雷给自己总结的求职短板,但他认为,英语专业人才过剩、竞争激烈也是至今工作没着落的原因之一。现在大学几乎都设有英语专业,全国每年毕业20多万人,肯定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人才必然过剩。

据某网站近日发布的《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显示,全国一共有1166所本科大学,其中903所大学开设了英语本科专业,占到了总数的77.44%。

研究生渐成高校就业主力军

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统计显示:2014年北京地区应届生将突破23万人,比2013年约增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数量将达7.9万,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7000人。

2010年后,北京地区研究生毕业数量逐年上升。记者也从北京部分高校了解到,目前研究生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就业的主体和重点。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尤其女研究生,也有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研究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北京地区近年来的一个趋势。

 

 

 


核发:0 点击数:542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