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报告
日期:2014-11-12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2782

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报告

周家军

 

 

【序言】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仍然存在学科带头人与骨干专业教师缺乏、一般专业教师实践操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希望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促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一般教师的合理梯级结构的形成。

课题立项通知书下达后,课题组迅速组织开展了分工研究。2012年春,原课题组骨干成员柯勇老师跨行业工作调动,为确保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如期完成,学校安排曾负责省电教馆立项课题研究,并获湖北省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的“省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牛国刚同志,进行替补研究。同时,将课题研究对象以立项申报学校为代表的“农村中职学校”进行明确定位,重点从“农村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及其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现状、中职专业课教师队伍成长状况,“双师型”教师培养行动实践与典型途径的适用条件、培养方向等比较分析,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政策与评价激励机制等”角度进行研究。

根据农村中职教育的“仿高等教育的专业分类教学模式、套用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专业设置变动频繁、专业教师日常接触积累的专业技术跟不上社会发展更新速度”等特点,及原教师队伍结构存在学科带头人与骨干专业教师缺乏、一般专业教师实践操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在校本“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行动及 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典型途径的适应条件、培养方向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模型,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评价激励机制。

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是:本校首次提出并创建了“基于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以‘师徒结对’技能教学为核心的《毕业生跟踪指导网》”,尝试利用社会闲散师资进行多途径、灵活方式的‘双师型’教师拓展储备培养,组建在线专家(技师)辅导团队,对职校实习与毕业生开展跟踪指导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未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网络建设管理与在线技师报酬等经费来源不足,网站被迫于2011年底关闭,因此,对这种新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还需更多院校及有识之士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论证。

 

周家军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内容摘要】:以尊重“双师型”教师的校园文化为导向,引导中职教师自觉树立“双师型”教师价值观;依学校专业设置规划,制订科学的教师队伍结构目标和量质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行动方案——跨行业选拔考察学科精英(“带头人”培养),核心专业课教师选送培训(“骨干”培养), 师徒结对帮扶(“新人”培养),实训基地工教结合锻炼(“实用”培养), 技能竞赛(自主“提高”培养), 技能考“证”(“双栖执业资格”培养),企业挂职锻炼与引进(补充”培养),网络社会闲散专家技师(拓展储备”培养)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的政策保障与评价激励机制。

【关键词】:中职教育特点,“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策略模型,保障机制


一、问题提出

1、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双师型”教师培养走过了界定、构建讨论期,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国内不少省市的职业院校已探索出了“技能考证型、短期培训型、学习考试型、挂职锻炼型、企业引进型”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典型做法。这些做法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局限性,需要互补组合应用,以提高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从总体上看,当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做法呈现了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培养的主体还是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内部式的培养;二是培养的时序主要是后继培养,即培养现有的专业课教师,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三是培养的重点是补偿式培养,教师缺技能补技能、缺经历补经历。这样的培养策略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从长远的发展看,要真正解决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努力,而是应彻底改变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引进制度,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制度,实现职教师资的社会化培养,并建立与健全与之相应的培养机制与体制。

2、现状分析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今天,学校采取一系列途径和方式,使教育基础能力和“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加强,但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学或实训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还不合理。特别是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双肩挑的“双师型”教师,距离达到专业课教师60%比重的国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且在各专业的分布不均,没有形成中职学校科学发展要求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一般教师的合理梯级结构,

3、遇到的问题

就农村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①校内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利用,②校企合作未达到预期效果,③专业课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一,④“双师型”教师的继续培养困难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政策保障及评价激励机制等不完善(对“双师型”教师评审存在“以考代评”、“以证代技”的方式),导致学科带头人与骨干专业教师缺乏、一般专业教师实践操作经验不足。

二、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农村中职教育特点与本校教师队伍结构调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行动研究,探寻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与管理评价机制,为学校及至本地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与评价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2、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适应农村中职学校科学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模型,指导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实践行动,促进专业教师持续健康成长,优化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

(二)课题研究对象与目标、内容

1、研究对象:以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代表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

2、研究目标

探寻适合本地农村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与评价激励机制。

3、研究内容

(1)农村中职学校教育特点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2)“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行动

(3)“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各种途径的适应条件与培养方向比较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与调研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相结合

2、技术路线:

研究步骤

技 术 路 线

责任人

成果类型

研究方案制定
2011年7-10月

①实施方案与开题报告设计

周家军

研究方案

文献资料收集
2011年7-12月

国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情况资料收集;

张有润

文献综述

②国内部分省市“‘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情况资料收集;

农村中职教育特点与师资队伍情况调研2011年7-12月

①农村中职学校教育特点

牛国刚

分析表

②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现状调研

张友润

专业课教师队伍成长状况统计

校本“‘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行动2011年7月-2012年12月

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与评价激励制度

周家军孙善福

培养与评价方案

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实践行动

校本“‘双师型’教师资格考核认定

多种培养途径比较分析
2012年8-11月

①调研与分析表格设计;

牛国刚

分析表

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方式的适应条件与培养方向比较;

③综合分析。

结题准备
2012年11-12月

 

研究论文撰写

胡连琼

论文

结题报告撰写

牛国刚

报告

档案资料整理与汇编

余秀锐

资料汇编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农村中职学校教育特点与“双师型”教师的关系研究

仿高等教育的专业分类与教学管理模式,客观上需要大批既懂专业理论又会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套用中小学教育教师管理体制与职称评聘模式,在参与中小学教师晋职晋级竞争中专业教师处于劣势,高层次专业教师引进与自主成长困难学校专业设置变动频繁,造成专业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专业教师知识与技能更新速度往往落后于专业技术的社会发展更新速度;以培养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与基层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学校批量培养教学需要的中低层次“双师型”教师具有现实可行性。农村中职学校教育的这些特点表明,要真正解决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赖学校与教师个人自身的努力,而是应彻底改变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引进制度,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制度,实现职教师资的社会化培养,并建立与健全与之相应的培养机制与体制。

(二)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与成长状况调研

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占教师队伍的比例不足50%,明显低于60%的国家要求;专业教师90%以上是从院校毕业直接任教或文化课教师转岗的,且缺乏有效深入实践的渠道,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老师中专业对口的比例不足50%,多数专业教师缺乏跟踪专业发展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双证型”,其中“双素质”教师的比例低,多数对实际生产过程并不熟悉;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没有有效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一般教师的合理梯级结构。这些现象与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即中职学校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三)影响专业课教师队伍成长的因素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专业稳定性与学科重要程度、企业锻炼实训机会、学校评价激励机制、学习培训与技能竞赛、其他因素。

(四) 校本“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行动

1、成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组织机构,并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1)鼓励专业教师结合所学专业,多途径参加“集中培训、实训基地与企业挂职锻炼、技能竞赛、师徒结对帮扶”等活动,并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争取二到五年内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招聘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技能培养、引进企事业单位高层次技术人才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网络社会闲散师资拓展‘储备’培养等多种途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力争到2013年底,使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中专业课教师比例达60%,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重达60%,且在各专业分布相对平衡。(2)制定了配套的“双师型”教师管理与评价激励机制。①专业教师参加相关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进修培训,报销学费、差旅费,并每天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从2009年起,对个人自费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国家承认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或执业资格的教师,学校凭票报销报考费及800元资料费,并一次性奖励2000元;考取高级资格证书奖励5000元(必须服务5年)。② 新进专业教师优先“双证”,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将有计划地安排外出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双师素质。③ 对“双师型”教师,优先安排参加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开发,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课题结题分别奖1万元、8千元、5千元、3千元;主持或参与本专业范围的实验实训项目,每年给予教育科研奖励500元;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或指导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比赛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除给予直接的现金奖励外,课时岗位津可贴适当提高20%。 在年度考核、评先彰优、骨干培养、职称晋升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例如,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双师型”教师奖励3分,并给予优先推荐。

2、积极搭建宣传、培训平台,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师训处兼任县中小学继教中心职能的便利,办好《郧西教师教育》杂志与《郧西教师行动网》,有效搭建宣传与引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打造教师网上研修家园,引导、鼓励专业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实训指导“双肩挑”,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激发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风尚。

3、学校不断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原有教师队伍进行 “双师型”人才的“挖潜”培养。

(1)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如下图)。积极支持、鼓励专业课教师到校内实训室参加实践操作练习,并对现有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专业技能提高培训和操作技能达标考核,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既促进了技能教学,也方便了“双师型”教师的实用锻炼培养。

 

 

 

 

 

 

 

 

 

 

 

 

 

 

 

 

 


2)建立与开设专业相配套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见下图)

 

 

 

 

 

 

 

 

 

 

 

 

 

 


①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学年30天以上),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聘任企业的高层次技术人员为实习实训基地专业课指导教师。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利用暑假与学生实习等时间,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双师”素质。

(3)鼓励专业教师结合岗位职能与技术专长,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与前沿专业技术。近几年我校专业教师成功申报立项的省级课题有《通过互联网对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跟踪培训研究》、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模拟企业化管理探究》、《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研究》、《教师校本培训管理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公益性及实现途径的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及其运行的体制机制研究》、《汽车运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研究》《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等,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专业教师超过40名。

(4)有效利用政策,积极组织选拔学科带头人与骨干专业教师,进行保送培训。近五年来,学校在校内选拔培养了计算机、电子电工、幼师、数控等四个主要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并跨行业选聘请湖北卓越建筑公司总裁刘雁飞为学校建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选送了曾华、唐龙、柯勇、刘德福等12人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选送刘湘群、孔源、杨耀显等22人参加了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选送但召兵、马锦涛等35人参加了市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近五年核心专业课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培训情况表

专业类别

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

未参培过

参加过两次以上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计算机

3

21%

4

28%

10

71%

0

0

5

35.7%

幼师

1

11%

3

33%

8

89%

0

0

4

44%

数控

2

40%

3

60%

3

60%

0

0

4

80%

电子电工

3

42%

3

85%

6

85%

0

0

4

57%

汽驾

1

14%

5

71%

5

71%

0

0

5

71%

服装

0

0

1

33%

0

0

0

0

1

33%

工民建

1

100%

1

100%

0

0

0

0

1

100%

旅游

1

50%

1

50%

1

50%

0

0

1

50%

财会

0

0

1

33%

2

67%

0

0

1

67%

合计

12

23.5%

22

43%

35

68.6%

0

0

27

52%

(5)重奖参加技能竞赛获奖与辅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的教师,促进专业教师自觉主动提高专业理论素养与技能操作水平

学校通过“选送培训、师徒结对、技能竞赛、企业挂职”等方式不断向内“挖潜”,对学校原有教师进行相近学科理论与技能的定向培养,并鼓励具有双素质的专业教师进行“技能考证”。截止2012年8月,获得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与“双栖”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占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比重接近60%

4、重视对引进人才的“双素质”培养。学校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近5年来,学校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相关事业单位与合作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挑选一部分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的技师,聘为专业课兼职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课堂教学能力达标培训,共培养合格的“双素质”专业技能教学人员30余名。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

5、尝试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对“双师型”教师的‘储备’培养。为突破中职学校“就业教育”模式困局本校牛国刚老师主持研究开发出了基于“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以在线“师徒结对”技能教学为核心的“毕业生跟踪指导培训系统” (网络版),并应用此系统创建了《毕业生跟踪指导网》。通过该网站可实现学校、人力资源部门、企业、专家、毕业生多方良性互动,学校推荐专家教师开设“专家工作坊”,即可开展在线答疑、人才测评、求职招聘信息发布、在线数字实习演练、培训视频点播、虚拟社区等系列跟踪指导服务,帮助指导实习生、毕业生搞好职业定位,尽快适应社会、进入符合社会与自我价值取向的职业角色。该网站平台投入运营近三年中,网络了一大批高层次社会闲散师资,通过学校与学员在线发布威客式悬赏任务,探索了 “双师型”教师的在线“拓展储备”培养途径。

(五)综合分析

本过程旨在完成两方面任务,一方面在调查研究与吸收国内外部分职业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课题组所在学校的实践行动研究,构建了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策略模型;另一方面,从政府层面和学校操作层面,探析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保障机制。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多种培养途径比较分析

表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各种途径的适应条件与优缺点及适合培养方向一览表

途径

培养对象

培养内容

优点

缺点

应用注意事项

培养方向

跨行业选拔考察培养

专业造诣较深者

专业学科发展规划

拓展人才选拔范围;有利引领专业科学发展

受政策与人事管理机制影响大,培养时间长、费用高,适应规模小。

争取政府支持,建立高级专业人才跨行业交流机制。

学科带头人(专家型)

选送培训

核心专业课教师

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

培训资源由专门机构提供、经费由财政担负;时间短,易于组织

企业实训的任务落实有困难

需加强培训对象选送与培训目标考核

专业课骨干教师

“师徒结对”帮扶

新招聘或文化课改带人员

理论或技能有机结合

一对一辅导,操作简便灵活,成本低;职岗匹配性强

“师傅”数量与能力制约

学校科学选拔“师傅”,自主结对与学校调控结合;健全师徒结对帮扶考核机制

文化课教师改带与新招聘专业教师成长

实训基地实用锻炼

本专业领域内教师

理论与实践结合;工教结合

培训条件好,培训时间与规模调控较灵活,有利专业教师素质的循环提高

项目一次性投资巨大,学校临时开设的短线专业难以实现

合理规划学校的长线拳头专业;制订合理的考核机制,严格考核

专业教师良性循环长;产、学、研结合复合型教师

技能竞赛(自学)

专业课教师

竞赛项目有关技能

以奖代“费”驱动教师上进心、自觉进取,目标明确,效果好

受竞赛项目限制,技能考核局限在某一点

防止“以赛代培”将中职技能教学引入“精英教育”的歧途

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自主提升

企业“挂职”锻炼

专业课与实训指导教师

理论与实践结合

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技能、经验与工作能力

学校师资紧张时,挂职锻炼时间、可供派出的人数都受到限制

加强过程考核管理,防“挂虚名”浪费资源

培养“双栖”复合型双素质教师

企业引进培训

技能教学教师

专业理论与课堂教学能力

将企业文化带入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能很好地提升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学

专业水准考察与课堂教学能力达标困难;专业萎缩后教师安置难

需健全跨行业人才交流的政策机制

技能教学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跨行业借聘技师补充培养

借聘的兼职专业教师

主要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有利拓宽学校与社会交流渠道;提升技能教学水平;没有专业萎缩后教师安置的后顾之忧

受被借单位管理制度与被借的人员素质双重因素制约,稳定性差

争取地方政府配合,组建跨行业“兼职讲师团”

短线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教师

技能考证

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

理论与实务(以“考”代培)

最能体现教师自我发展积极性的培养方式,成本低;对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技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可以对口考试的专业较少;不同专业考试难易程度差别过大;一次考试难以完全考查考生的实际业务水平

防止无实际“双素质”能力教师走“后门”办证。

一专多能的 “双栖”复合型教师

网络社会闲散师资“储备”培养

网络兼职实习指导与毕业跟踪指导员

“双师”素质资格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考查

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闲散师资,弥补校本专业师资不足; 无培训成本

网络环境下,对教师资格的考察与培训考核控制难度较大。

建立以“师徒结 对”教学为核心网络平台;任务悬赏驱动方式任用。

实习与毕业跟踪指导方面单项目任务“一对一”辅导教师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探析(参见“五、课题研究结论”

四、课题研究结论

1、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策略模型构建:

1以尊重“双师型”教师的校园文化为导向,引导中职教师自觉树立与中职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价值观; 2)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结构现况与学校专业设置规划,制订科学的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目标和量质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行动方案——跨行业选拔考察学科精英进行“学科带头人”培养,核心专业课教师选送培训进行“专业骨干”培养师徒结对帮扶进行“新人”培养,实训基地“工教结合”实用锻炼进行“普及”培养,开展技能竞赛促进“自主提高”培养,鼓励技能考“证”进行“双栖执业资格”培养,校企双向交流挂职锻炼与引进补充培养,网络社会闲散技师进行拓展“储备”培养;3)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与评价激励机制。

 

 

机制保障以专业组为单位的市场化人事动态管理制度; 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周期性继教培训与考核达标奖励制度; 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技能实训指导能力达标考核评价与奖励制度;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与“双师型”教师津贴制度; 评先彰优与年度考核、晋升晋级活动中“双师型”教师优先制度。

网络社会闲散技师,拓展储备”培养

核心专业课教师选送培训,“骨干”培养

师徒结对帮扶,“新人”培养

实训基地“工教结合”实用锻炼,“普及”培养

技能竞赛,自主“提高”培养

技能考“证”, “双栖执业资格”培养

 

企业挂职锻炼与引进,“补充培养

 

跨行业选拔考察学科精英,“带头人”培养

 

途径

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结构现况与学校专业设置规划,制订科学的教师队伍结构目标与培养方案。

 

树立与中职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价值观

 

导向

保障措施

时间保障: 继教周期内累计脱产进修、校企交流、实训锻炼时间不低6个月

物质保障:各专业配备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

政策保障: 跨行业整合本地区的职教师资力量,对中职学校富余“双师型”教师实施跨行业优待安置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周期性继教培训; 实施规范的“双师型”教师等级认定与政府津贴。

经费保障: 公费培训学习;到企业实训锻炼计算课时津贴

组织保障: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评价管理领导机构

文本框: 量质并重的“动车组”式培养模式文本框: 农村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策略模型文本框: 基本流程文本框: 专业规划,选拔学科带头人文本框: 组建领导小组文本框: 原有教师队伍结构分析文本框: 规划教师队伍结构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文本框: 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行动方案文本框: 学校理事会或校委会

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探析

1) 政府政策层面的政策制度保障设计

① 地方政府统筹规划,跨行业整合本地区的职教师资力量,改变农村中职学校的办学机制。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组建地区职教集团,鼓励以各行业重点企事业单位组建本地区职教理事会,推荐选拔各学科带头人,研究规划本地中职学校的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及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促进校企开展产、学、研全面深度合作,既解决学校师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技能教学老师问题,又解决企业的招工、岗位培训、研究、宣传等问题;推动以“师徒结对”技能教学为核心的《毕业生跟踪指导》网络建设,有效利用社会闲散师资力量进行多途径、灵活方式的“双师型”教师拓展储备培养,组建庞大的在线专家(技师)辅导团队,促进以企业员工与农民工为主体的本地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② 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周期性继教培训。参照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各学科带头人引领专业课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学习、实训演练,并组织考核评价。

③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等级认证与高等级“双师型”教师政府津贴制度,鼓励高等级“双师型”教师的持续培养与专业成长。政府组织本地教育行政与人社部门,开展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及等级认定,并对高等级“双师型”教师给予政府津贴,鼓励高等级“双师型”教师的持续培养与专业成长,促进本地中职学校逐步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④ 建立“双素质”中高级人才在本地区内跨行业动态人事管理政策机制。对中职学校富余“双师型”教师实施跨行业优待安置,防止人才培养浪费。

2) 中职学校操作层面的评价激励机制设计

搭建网上网下结合的宣传平台,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校园文化氛围。综合利用学校网站、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平台,报道表彰“双师型”教师成长事迹与业绩,引导中职学校教师自觉树立“双师型”教师价值观,促进每一位专业教师持续健康成长。

依学校专业设置规划,制订科学的教师队伍结构目标和量质并重的“动车组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行动方案。选拔保送各学科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骨干”到名校名企进修考察,培养成具有“牵引制动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由其“牵引”本学科其他专业教师队伍按“既定轨道”(培养方案)有序前进;由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对文化课转岗教师、新招聘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式的职岗匹配帮扶培养;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项目,加快实训基础建设,强化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促进“双师型”教师良性循环锻炼长;加强跨行业横向联系,借聘行业专家技师进行课堂教学能力达标培训,加快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好“毕业生跟踪指导网”,网络社会闲散师资进行“拓展储备”培养,以便实习生、毕业生与在线专家(技师)开展 “师徒结对”,架设学历教育与岗位继续教育间的桥梁,促进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角色定位、提高职岗匹配度,有效弥补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不足。

③ 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保障措施。如: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评价管理组织机构,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实施公费培训学习与企业挂职、实训基地锻炼课时津贴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经费保障;各专业配备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探索实施符合中职学校专业特点的继教培训与学分计算模式,确保每个继教周期内,每位专业课教师累计脱产进修、校企交流、实训锻炼时间不低于6个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时间保障;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如:以专业组为单位的市场化人事动态管理制度,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周期性继教培训与考核达标奖励制度,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技能实训指导能力达标考核评价与奖励制度,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与“双师型”教师津贴制度,评先彰优与年度考核、晋升晋级活动中“双师型”教师优先制度等),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五、问题探讨与建议

1、跨行业选拔学科带头人与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跨行业人事动态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已超出了学校的管理范畴,必须由相应的政策支持才能实现。由于本课题组时间精力与能力所限,目前仅提出设想,具体政策的出台还需继续深入研究并努力呼吁。

2网络社会闲散技师进行拓展“储备”培养的机制问题本校牛国刚老师早在2009年已创建了“以‘师徒结对’技能教学为核心,基于‘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毕业生跟踪指导网》”,尝试利用社会闲散师资力量进行多途径、灵活方式的‘双师型’教师拓展储备培养,组建在线专家(技师)辅导团队,对实习与毕业生开展跟踪指导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于网络建设管理与在线技师报酬的经费来源不足,及对在线技师团队的认证评价管理机制等问题尚未得到有关部门认可,该网站也于2011年底被迫暂时关闭。因此,对这种新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还需更多院校及有识之士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论证。

七、参考文献

[1] 贺文瑾.“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资格认定研究[J].职教论坛,2010(4):58-60.  

[2] 郑秀英.“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75-78.

[3]熊璟.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J].学校管理,2011(12):159-160.  

[4]朱孝平.中职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的进展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5]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27).

[6] 李志强,侯谦民.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5-9.

[7]严新.高职“双师型”师资的“生成”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55-57.

九、附件

1、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2、 “双师型”教师培养申报表

3、专业课教师赴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

4、 “双师型”教师“自主课堂”教学能力达标评价方案

5、 “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6、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学习总结(一)(二)

7、国内外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典型做法文献综述

8“双师型”教师培养“师徒结对”安排表

9、 “双师型”教师培养及达标情况一览表

10“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宣传、研修、在线培训指导平台(《郧西教师教育》、《郧西县教师行动网》、《毕业生跟踪指导网》)

11、校企合作人才双向交流协议文件复印件

12、郧西县教育局文件与郧西县发展和改革局文件

13、近两年专业课教师省级课题立项通知书及结题证书。

14、近两年专业课教师指导技能竞赛获奖证书

 


核发:0 点击数:2782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