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导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期:2024-08-20 10:20:26  发布人:教务处  浏览量:59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入学要求 

三、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与接续专业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八、实施保障

九、毕业要求 

十、附件: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 


导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导游服务

专业代码:7401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3年

四、职业面向与接续专业

(一)职业面向

面向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职业,全陪导游、地陪导游、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讲解员、旅游咨询员等岗位(群)。本专业职业面向范围见表1所示。

表 1 导游服务专业职业面向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旅游大类 74

所属专业类(代码)

旅游类 7401

对应行业(代码)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7291)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导游(4-07-04-01)、旅游咨询员(4-07-04-04)、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4-07-04-05)、讲解员(4-13-01-03)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全陪导游、地陪导游、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讲解员、旅游咨询员

职业类证书举例

导游资格、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二)接续专业

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大学相关专业。

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旅游管理、导游、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旅游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旅游管理。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导游、讲解员、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旅游咨询员等职业,能够从事讲解服务、旅游接待、场馆导引、研学服务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旅游等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2.知识目标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数学、外语、物理等文化基础知识;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专业加以运用。

2.知识目标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历史、信息技术、艺术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形体与礼仪以及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旅游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新业态知识;

(4)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和票务服务常识;

(5)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6)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

3.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2)掌握导游服务、讲解和旅游景区、展览馆、博物馆服务、研学旅行服务等技能,具有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独立完成导游词编撰、导览服务、讲解服务、旅游活动组织及满足游客服务过程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应急处理、抗压和抗挫等能力;

(5)具备结算相关款项的能力;

(6)具有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利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7)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初步掌握旅行社、旅游景区、定制旅行、研学营地(基地)等领域数字化技能;

(8)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面向,将“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等要求融入课程,坚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并贯彻落实到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课程类别上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两类;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限定选修)课三类。具体如下:

1.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艺术等11门。

(2)公共基础选修课程包括:普通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3门。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演讲与口才、形体与礼仪、中国旅游地理、家乡概况等4门。

(2)专业核心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湖北)、旅游概论、导游实务、导游词编撰实务、导游才艺、导游情景英语、模拟导游、技能高考复习或顶岗实习等9门。

(3)专业拓展(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旅游电子商务、中国历史文化、中共党史、中国客源地概况等4门。

(二)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

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318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 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352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能理解不同类型语言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提高职场语言沟通能力;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思维差异感知能力;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跨文理解能力;能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06

8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 年版)开设,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2

9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06

10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通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108

11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高职业能力和生活品质。

36

2.公共基础选修课程(从以下三门课中选两门或附件1中选一门)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2

公共选修课1

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史》、《职业素养》、《普通话》、《劳动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

《网球》

《文学作品赏析》

36

13

公共选修课2

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学习:

《改革开放史》、《职业规划》、《职场礼仪》、《鼓舞青春》《旅游沟通技巧》

36

14

公共选修课2

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学习:

《社会主义发展史》、《军事理论》、《创新创业》、《足球》、《摄影》

36

3.专业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5

演讲与口才

掌握口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基本要素,如语音、语调、语速、肢体语言等,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如开场白的设计、主体内容的构建、结尾的总结与升华,以及演讲中的态势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的运用,掌握学生在不同社交场合下的沟通技巧,如拜访与接待、电话交流、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交谈与聊天等,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和应变能,针对职场需求,掌握不同场景下的口才技巧。

72

16

形体与礼仪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社交及旅游服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72

17

中国旅游地理

掌握中国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旅游区域名胜古迹的分布、形成和价值及地理风光的成因、变化和特色,掌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知识, 掌握国内著名旅游地的主要的旅游资源。

108

18

家乡概况

掌握十堰市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以及民俗风情等

72

 

4.专业核心课程

19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掌握中国历史、地理、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民族民俗风情差异;能够欣赏并讲解中国建筑、园林、宗教、饮食、文学艺术、风物特产等文化元素内涵。

216

20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湖北)

掌握基本省情、市情历史文化、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以及主要旅游区(点)突出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和地方特产、传统风味等基础知识。能运用地方导游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70

21

旅游概论

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发展历程及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了解旅游业的构成、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熟悉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细分标准及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理解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能够运用旅游学概论的专业知识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简单经济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分析旅游活动相关的主客体之间关系和旅游发展规律和趋势。能对旅游业、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见解。

72

22

导游实务

了解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掌握导游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熟知旅游常识;能独立开展导游服务,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应对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和游客的特殊需求。

324

23

导游词编撰实务

掌握导游词编撰的原则和方法、导游词讲解技巧与方法、文化元素与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创作与匹配、各类型代表性景区导游词编撰、经典案例解析、地方导游词编

撰等。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 拟导游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 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取得导游证。

432

24

导游才艺

通达教师设计项目、示范讲解、实地指导、督促训练的方式,使学生具备至少一项才艺技能。

54

25

导游情景英语

 熟悉导游服务的常用外语专业词汇;具备从事旅游服务工作中所需的外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职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90

26

模拟导游

掌握导游服务的程序、导游讲解技巧、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等。熟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和景观特点,能够针对不同景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具备较强的导游讲解能力,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态势语言为游客提供生动、准确的讲解服务。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并妥善处理。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游客、旅行社及相关接待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180

27

技能高考复习或顶岗实习

对标技能高考内容进行复习准备或参加顶岗实习

224

 

5.专业拓展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28

旅游电子商务

了解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了解旅游电子商务岗位职责;培养独立完成网络中旅游产品资料查询、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基础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72

29

中国历史文化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课程, 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主要分类有较为清晰准确的认识。

72

30

中共党史

掌握中共党史的基本脉络:学生应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关键会议、领导人物等。理解中共党史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以及这些历程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影响。

认识中共党史的重要地位:明确中共党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远意义。

68

31

中国客源地概况

让学生对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的相关内容有所 了解。对导游人员需掌握的导 游业务知识有所认识。

64

 

七、教学进程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进度总体计划

学期

教学总周数

常规教学

复习

考试

机动

假期

全年周数

20

18

1

1

12 

52 

20

18

1

1

20

18

1

1

12 

52 

20

18

1

1

20

18

1

1

12

52 

20

16

1 

3

合计

120

106

6

8

36

156

注:机动周安排军训、入学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活动进程安排表

分类

序号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6周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36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6

36



2





3

哲学与人生

36

36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36

36





2



5

语文

318

212

106

3

3

3

3

3

3

6

数学

352

280

72

3

3

3

3

4

4

7

英语

106

70

36

1

1

1

1

1

1

8

历史

72

60

12

1

1

1

1



9

体育与健康

106

12

94

1

1

1

1

1

1

10

信息技术

108

54

54

6






11

艺术

36

24

12

1

1





小计

1242

856

386

18

12

11

11

9

9

公共选修课

12

公共选修课1

36

24

12

1

1





13

公共选修课2

36

24

12







14

公共选修课3

34

22

12

1

1

1

1

1

1

小计

106

70

36

1

1

1

1

1

1

专业基础课

15

演讲与口才

72

54

18

4






16

形体与礼仪

72

18

54



2

2



17

中国旅游地理

108

36

72


6





18

家乡概况

72

36

36





4


小计

324

144

180

4

6

2

2

4

0

专业核心课

19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216

72

144


4

4

4



20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湖北)

170

85

85





5

5

21

旅游概论

72

36

36

4






22

导游实务

324

88

236

4

2

4

4

4


23

导游词编撰实务

432

128

304


6

6

6

6


24

导游才艺

54

18

36



3




25

导游情景英语

90

40

50




3

2


26

模拟导游

180

90

90

2

2

2

2

2


27

技能高考复习或顶岗实习

224

100

124






14












小计

1762

657

1105

10

14

19

19

19

19

专业拓展课

28

旅游电子商务

72

36

36

2

2





29

中国历史文化

72

36

36



2

2



30

中共党史

68

18

50





2

2

31

中国客源地概况

64

18

46






4

小计

276

108

168

2

2

2

2

2

6

总计

3710

1835

1875

35

35

35

35

35

35

 

(三) 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学时分配

占总学时比例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占比

国家标准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11

1242

856

386

36.33%

占1/3

专业基础课

4

324

144

180



专业核心课

9

1762

657

1105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3

106

70

36

10.30%

≥10%

专业拓展课

4

276

108

168

合计

31

3710

1835

1875



占总学时比例



49%

51%



国家标准




≥5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师德师风。

1.队伍结构

专任教师队伍的数量、学历和职称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 20∶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 2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比例应不低于 50%。

能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立定期开展专业(学科)教研机制。

2.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国内外旅游及相关行业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具有组织开展专业建设、教科研工作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在本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3.专任教师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导游资格证书;具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地理科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学历;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具有扎实的导游服务和旅行社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 1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4.兼职教师

主要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中聘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根据需要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建立专门针对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训场所符合面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实训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 能够满足实训教学需求,实训指导教师确定,能够满足开展模拟导游、导游词编撰与讲解、旅游网络营销、研学旅行服务等实训活动的要求,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

(1)数字化导游模拟实训室

配备专业投影机、功放音响、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主控台、有(无)线话筒、多媒体图形融合一体机,安装专业实训软件,如实景互动教学系统、三维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等,用于导游词编撰实务、导游实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研学旅行基础等课程的实训教学。

(2)旅行社综合实训室

配备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办公桌椅、空调、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等, 安装旅行社管理系统软件,企业文化及环境布置符合旅游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支持旅行社门市接待、公共游览场所服务、旅游新媒体营销、客户服务等实训教学。

 (3) 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可运行常用浏览器的测试终端,安装操作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等软件,用于旅游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旅游摄影与短视频制作、旅行社运营实务等课程的实训教学。

(4)校外实训基地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能够满足开展模拟导游、景区讲解服务、导游带团技巧、旅游产品设计、地方文化拓展等实训活动的要求,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3.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全陪导游、地陪导游、公共游览场所服务员、讲解员、旅游咨询员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 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应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地理类、历史类、经济类、管理类、心理类、建筑类等学科基础书籍,旅游类专业领域的优秀期刊,导游服务和旅行社运营管理、研学旅行指导服务等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和实务案例类专业书籍和文献等。及时配置新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管理方式、新服务方式等相关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创新。

1.强化课程思政

全方位渗透思政课程,实践全过程全员育人教学理念:一是打造专业主线,按“课堂—课程—专业”实施全过程课程思政;二是建设教育磁场,构建“家校社学习场”育人空间,实现全方位课程思政;三是丰富教学力量,联合“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匠人名师”进行全员思政。推进思政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文化建设、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实践五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条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教学、探究式教学,运用头脑风暴法、游戏闯关法、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不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方案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推广学习体验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3.教学手段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视频演示与认知实习相结合,教师示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项技术教学与综合实际应用相结合等。

4.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环境支撑情况,通过整班教学、分组交流、现场体验、项目协作和顶岗实习等组织形式。采用课前引导预习、课上指导学习、课后辅导拓展的方式,让原本课上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得到更加灵活的补充和辅助。一切以学生为第一视角,让学生利用各种可能性资源。

(五)学习评价

应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应积极吸纳第三方(行业、企业、服务对象)实质性参与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1.评价原则

融通性。评价要体现职业教育“岗课赛证”互融互通的特点,可将职业岗位标准、技能竞赛要求、行业从业资格考试等内容融入评价体系,尤其关注任务的完成度、完成效率、完成质量和创新度,全面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

主体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让学生明确评价目标,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通过评价信息的收集和评价结果的交流,成为评价过程的参与者。

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注重整体性、过程性、发展性和先进性,能有效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素养。评价内容与手段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要引导教师利用评价结果来诊断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激励性。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功能,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鼓励自主学习。呈现评价结果时,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适当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多元性。要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简单地以分数或等级来评估学生,多采用表现性评价语言,注重学生在不起点上的提升。

2.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实训以及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从业资格证考试、“1+X” 技能认证、志愿服务的成绩等。

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认识实习评价:采用实习报告、第三方满意度调查问卷与实际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真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顶岗实习评价: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从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3.评价运用

评价结果应重点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变化。要结合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分析、发展性解读。评价结果的反馈,应注意方式和范围,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评价结果的判断和解读过程。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选择恰当的反馈方式。

(六)质量管理

为了能让制定的方案能顺利运行,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保障方案有效执行。

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学校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培养运行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实训运行机制。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调研工作,组织企业技术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实习训基地建设规划;制定《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保证学生校内外实训计划落实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与职业能力;制定以企业技术人员评价为主体的学生实训评价体系。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企业指导老师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建立培训制度,促进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下企业锻炼、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毕业生监管机制。学校应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用“诊改”的思维,推进专业、课程、教学和教师层面的质量建设。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达到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准予毕业。具体要求是:

1.操行鉴定考核合格以上;

2.规定所学课程考查考试达60分以上;

3.体质健康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因病或残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须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4.鼓励取得以下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导游资格、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核发:邹明莆 点击数:59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